宋式象眼
清式象眼
土衬石
土衬石:是台明与“埋身”的分界,既是台基石活的首层,也是台基埋身的最后一层。
陡板石
陡板石:台基石活的第二层,陡板外皮与阶条外皮在同一条直线上。陡板的两端也可以做榫,用以相互连接并与埋头角柱连接。
埋头石
埋头石:又叫埋头角柱,位于台基四角,埋头与陡板的交接面上应凿成榫窝,以便和陡板连接。
出角埋头:位于阳角转角处的埋头。
入角埋头:位于阴角转角处的埋头。
单埋头:指转角处用一块埋头的。
厢埋头:指转角处用两块埋头的。
混沌埋头(如意埋头):宽与厚相同的埋头。
琵琶埋头:厚度为1/2-1/3本身宽的埋头。
单埋头
厢埋头,b=6/10~7/10a
出角埋头
入角埋头
如意埋头,a=b
琵琶埋头,b=1/3~1/2a,一般为4~6寸
阶条石
阶条石:台基最后一层石活的总称。每块石活由于所处位置不同,又有不同的名称。
好头石:又叫横头,位于前、后檐两端的阶条石。因其“头”露明须做好面,故称好头。
联办好头:好头与两山条石合并制作而成,是极讲究的一种作法。
两山条石:山墙侧的阶条石
坐中落心:又叫“长活”,位于前后檐正中央的阶条石。
落心:位于长活与好头之间的阶条石。
月台滴水石:月台上与主体建筑台基相挨部分的阶条,由于处在屋檐下,承接出檐滴水,因此称为滴水石。
柱顶石
柱顶石:位于柱子下面,用以承托柱子。
平柱顶:不做鼓径的柱顶叫做平柱顶,平柱顶仅见于做法简陋的小式建筑及地方建筑中。
套顶:中间有一个穿透的孔洞的柱顶叫套顶。孔洞的大小根据柱子插入部分的粗细确定,既可按柱径凿出,也可比柱径略小。套顶下还可再放置一块石活,叫做套顶装板石或套顶底垫石。也叫“暗柱顶”或“哑巴柱顶”,柱子从套顶石穿过,立在底垫石上。
联办柱顶:两个相挨的柱顶用一整块石料制成,叫做“联办柱顶”。
爬山柱顶:用于爬山廊子。爬山柱顶的上面应做成倾斜面,并应凿做管脚或插杆,必要时可做成套顶。
异性柱顶:指用于非90度转角处的柱顶,也泛指其他不常见的柱顶,如联办柱顶、爬山柱顶等。
套顶做法
1. 柱头上的斗拱称“柱头铺作”(清代称“柱头科”),角柱上的斗拱称“转角铺作”(清代称“角科”),两柱间的斗拱称“补间铺作”(清代称“平身科”)。
2. 明间(平身科)六攒七当。
2019年5月11日至15日,上海站培训如期举行,受到了学员的广泛好评。应相关从业人员的要求,我们将组织举办“古建筑工程专业人员技能深化提升培训班”北京站,也得到了各方支持。为了保证教学效果,决定于近期截止北京站培训的报名工作,请有意者尽快报名。培训班具体安排如下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